2025年3月14日,由公共卫生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公卫前沿论坛”在学校活动中心盛大开幕。本届论坛以“全球视野下的公共卫生挑战与创新实践”为主题,吸引了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学者,各级疾控机构专家代表,以及我校与兄弟院校师生代表等300余人齐聚英雄城,共话公共卫生领域的前沿议题与未来发展。
南昌医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赖国文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公共卫生是关乎人类健康福祉的核心领域。在全球化的今天,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环境健康等问题已超越国界,亟需国际协作与创新实践。”他强调,此次论坛旨在搭建跨学科、跨国界的交流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向实践转化,助力构建更具韧性的公共卫生体系。

美国夏威夷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终身教授Kathryn L.Braun以“Global Aging-Are We Ready?”为题发表开幕演讲,指出老龄化是涉及医疗资源、慢性病管理及社会协作的系统工程,提出"多学科协作+智慧医疗"的创新路径,呼吁政策制定者、科研机构与公众共同参与应对挑战。
江西省疾控中心食品工程专家王杉主任在主题为“食品污染与健康”的报告中强调,微塑料、抗生素残留等新兴污染物治理需依托大数据追踪与全产业链协同管理,并建议强化检测技术及政策监管。
南昌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专家周义生通过“公共卫生发展、挑战及思考”的报告,结合江西基层实践,提出公共卫生体系应深化"医教融合",将应急响应机制纳入常态化管理,同时完善健康扶贫与传染病监测网络建设。
美国夏威夷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终身教授鲁元安在“Global Health Challenges in a Changing World-the Environment Connection”的报告中,从环境关联视角剖析全球健康挑战,以登革热、疟疾扩散为例,揭示气候变化与疾病传播的紧密联系,主张将环境健康纳入公共卫生决策核心。
同济大学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学院院长陈建军教授通过“同济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院-学科建设”的报告,分享"公共卫生+全科医学"跨学科育人模式,倡导通过案例教学与实践基地联动,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
江西中医药大学徐刚教授通过“公共卫生视野下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健康服务与管理”的主题,提出"健康促进思维转型",强调技术应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健康管理。

南昌大学周小军教授从“对接国家与社会要求-创新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报告中,聚焦人才培养创新,呼吁高校与企业、疾控中心共建合作机制,构建"实践与科研并重"的公共卫生教育体系。
本次论坛现场师生踊跃提问,专家们以深入浅出的解答赢得阵阵掌声。

论坛闭幕式上,南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李晓东总结道:“本次论坛不仅深化了学界与业界的联系,更勾勒出公共卫生未来发展的多维蓝图。学院将持续推进国际合作项目,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应对全球健康挑战贡献‘南医智慧’。”


此次本次论坛为应对全球老龄化、食品安全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为推动跨学科协作与创新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同时彰显了南昌医学院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与使命感,为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